欧阳卫权慢性湿疹医案7则同病异治



乌蛇荣皮汤

陈某,男性,49岁,年5月9日初诊。患湿疹3年,往往夏季天热即发作,天冷即消。此次再发1个月。躯干、四肢泛发大片鲜红斑、丘疹,瘙痒剧烈,皮疹以腹部及双肘窝部尤甚,略有流滋。自觉怕热,汗多。舌淡红偏暗,苔润,脉细滑。

给予乌蛇荣皮汤,加紫草15,独活10,枳壳10,茯苓15。

外用参柏洗剂外洗、三黄洗剂外擦。

二诊:服4剂后瘙痒明显减轻,皮疹略减。

三诊:再服5剂,皮疹明显消退,瘙痒已不明显,皮肤干燥,脱屑较多。

改以十味败毒散加连翘、生薏苡仁,5剂,遂愈。

麻杏苡甘汤合桂枝茯苓丸

张某,男性,33岁,年11月8日初诊。湿疹反复发作3年。3年来于面颈及上肢、手、胸前、膜部等部位反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瘙痒,无明显季节性。曾于外院予激素等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3年来皮疹一直未消,皮疹渐呈瘀暗之色。前医曾考虑光化性皮炎,给予抗组胺西药及清热利湿中药治疗未效。

患者形体壮实,精神状态好,皮肤黝黑,上述部位之皮疹散发,瘀暗而黑,显干燥,无渗液,伴见抓痕、血痂。舌偏暗,苔根黄厚,脉弦滑。

因见其皮疹已干燥明显,无渗液,故给予温清饮加味:当归10,川芎5,赤芍10,生地黄15,黄连6,黄芩10,黄柏10,山栀子10,荆芥10,白鲜皮30,生薏苡仁30,茯苓15,苍术10,7剂。

二诊:药后瘙痒不减,皮疹出现渗液明显。

皮疹若有渗液、肿胀等湿邪表现,不宜使用当归剂。急改予麻杏苡甘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麻黄12,杏仁15,生薏苡仁60,桂枝15,茯苓20,桃仁15,赤芍15,牡丹皮15,地肤子30,生地黄30,炙甘草10,7剂。

三诊:药后瘙痒基本消失,渗液已不明显,瘀暗之皮疹颜色转淡。前方继服7剂。

然患者未忌口,饮食不慎皮疹再度反复,渗液再作。前方去桂枝茯苓丸:麻黄12,杏仁15,生薏苡仁60,茯苓20,地肤子20,土茯苓60,羌活10,独活10,牡丹皮10,炙甘草10,7剂。

四诊:药后皮疹好转,瘙痒基本消失。继服7剂。

五诊:原瘀暗之皮疹颜色明显退去,瘙痒消失。

前方再加入桂枝茯苓丸:麻黄12,杏仁15,生薏苡仁60,桂枝15,茯苓20,桃仁15,赤芍15,牡丹皮15,羌活10,独活10,地肤子30,土茯苓60,炙甘草10。

此方连服21剂。皮疹瘙痒完全消退而愈。

三物黄芩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唐某,男性,42岁,初诊年5月2日。躯干、四肢起皮疹瘙痒反复4年,近日再发作如重。有青霉素过敏史。前医给予中西药治疗,仍见新发皮疹不断出现。现见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斑疹。形体偏胖,显壮实,微怕冷,口干,易急躁,思维不清晰感,大便干结,长期睡眠差,胃纳尚可。另有一突出之症状是手足心热明显,即使冬季亦需手足伸出被窝外方觉舒服。舌淡红,舌体略胖大,苔白,脉弦。

四诊合参,此少阳、阳明合病,给予三物黄芩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柴胡15,黄芩10,党参10,法半夏15,龙骨30,牡蛎30,磁石30,大黄15,生地黄30,苦参10,桂枝10,茯苓15,大枣30,生姜15,地肤子15,蛇床子10,5剂。

外擦消炎止痒霜。

二诊:药后皮疹瘙痒均减轻,手足心热亦减。前方继服7剂。

三诊:皮疹瘙痒明显减轻,红斑疹基本消退。手足心热消失,睡眠略见好转,自感思维较前清晰些。

前方再予7剂,未见再来复诊。

黄连阿胶汤

胡某,女性,50岁,年1月14日初诊。面、颈部及四肢散发红斑疹,瘙痒反复2年。以面颈部皮疹为甚,伴干燥,脱屑。曾就医以外擦激素等药膏,初有效,后效欠佳。口干,二便可。舌暗红,苔薄,脉细。

初诊时见皮疹干燥、脱屑,形体不虚,考虑热盛伤阴,予温清饮加减,3剂。

外擦羌月软膏,药后不应。

二诊:仔细询问证候,知其常面有潮红、烘热感,且长期夜寐不宁,心烦。症、舌、脉相参,此阳明、少阴合病,乃心火亢盛,肾水不足,心肾不交,故长期失眠、心烦、面部烘热也。又因阴血长期耗伤,不能荣养肌肤,则皮疹干燥、脱屑而痒,故知此乃黄连阿胶汤证。

处方:黄连9,黄芩7,赤芍10,阿胶(烊化)10,鸡子黄1枚,3剂。

三诊:药后面部红斑疹明显消退,瘙痒消失。患者当晚睡眠变得异常之好,诉睡到次日天大亮方醒。

遂继服前方5剂。药后皮疹瘙痒全消,睡眠很好,亦无心烦。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折某,男性,37岁,年9月2日初诊。颈、胸、腰部及双股沟、阴囊部起红斑疹瘙痒反复4年。医院求治均明显改善。来诊时见上述部位起红色斑、丘疹,部分呈轻度苔藓样变,脱屑。阴囊部明显肥厚,呈枯树皮样外观。形体壮实,一身拘紧感,心下有抵抗感,口稍干,不苦,二便可,舌苔黄厚,舌质瘀暗,脉弦滑。

四诊合参,此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瘀证,予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15,黄芩10,枳实10,法半夏12,赤芍15,大枣20,桂枝10,茯苓15,桃仁10,牡丹皮10,苍术10,地肤子20,土茯苓30,7剂。

外用皮肤康洗液外洗,三黄洗剂外擦,阴囊部位以消炎止痒霜外擦。

二诊:药后好转很多,瘙痒明显减轻。诉服此方人最为轻松,一身拘紧感顿消,黄厚苔减,脉滑略弦。药已中的,守前方继服7剂。

三诊:药后瘙痒消失,皮疹基本消退,阴囊树皮样肥厚皮疹大为改观,嘱继服前方以求巩固,7剂。后未再来复诊。

真武汤

杨某,女性,43岁,年12月12日初诊。小腿散发红斑丘疹反复2年,久治不愈。现局部暗红斑、丘疹,皮疹干燥、脱屑,瘙痒。平素感疲劳甚,倦怠乏力,怕冷,口干苦,咽干。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苔白润,脉沉细。

予真武汤加减:熟附子(先煎)40,干姜20,苍术10,茯苓20,淫羊藿20,砂仁(打碎后下)10,3剂。

二诊:皮疹瘙痒减轻,精神好转,口干苦及咽干均减轻。继守方连服20剂,诸恙全消,精神振奋。

肾气丸

许某,男70岁,年4月18日初诊。耳后、双小腿对称性红斑、丘疹伴瘙痒1年。曾多次就医治疗,仍反复发作。来诊时见耳后、双小腿对称性红斑、丘疹,皮疹色暗不鲜,伴脱屑、干燥,皮肤枯燥无华。平素疲倦乏力,膝以下冷,夜尿次数多,且尿有腥臭味,否认有糖尿病。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脉弦稍硬。

四诊合参,诸症皆彰显少阴阳衰,命门无火之象,给予肾气丸加减:熟附子3,肉桂3,桂枝5,茯苓15,泽泻15,淮山药20,山萸肉10,牡丹皮10,熟地黄30,羌活5,白芷5,7剂内服。

外用消炎止痒霜(院内自制药)。

二诊:药后皮疹瘙痒减轻,夜尿次数明显减少,且尿腥臭亦明显好转,精神好转。

前方再服17剂。皮疹瘙痒基本消失,精神很好,尿腥臭消失,夜尿频多亦明显好转。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

图书作者:欧阳卫权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4月

内容简介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作者在多年临床中,致力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研究,强调六经以八纲为核心,涵盖经络脏腑;合病、并病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为旨归,须拓展六经等。临床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见病知机,活用经方。并系统地研究了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伤寒论》六经实质进行深度再探讨,提出新观点。

二、以方类证,方证对应,进行方证归经,总结各方证辨证要点,以指导临床实用。(详见各方之方证辨证要点)

三、介绍各方证在皮肤病中的辨治心法,并通过丰富而翔实的案例实录,来阐述作者活用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和体会。(详见各方之皮肤病辨治心法和医案实录)

本书不仅是一本中医皮肤病专著,更是指导读者如何认识六经与方证,如何辨准六经、辨清方证,达到方证对应、见病知机、圆机活法的境界,*终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尤其是皮肤科临床工作者参考和学习。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by/1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