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ldquo灸rdquo说ld



1

生命即是一团阳气,要保命就要养好这团阳气。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都需避免用任何寒凉的方法去伤损阳气。病后阳气已虚,若更滥用寒凉,肆意征伐,导致阳气衰损,虽或有万一之效,但以百弊而求一利,实在不可取。古人早有明训: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因为艾灸能扶阳抑阴,有利于生命之阳气更旺盛更明亮。

2

温阳通阳的方法很多。一则可借太阳之力,比如多晒太阳;二则可借艾火之力,艾灸最能扶阳温阳,阳足自能通畅;三则借中药之力,比如桂枝、四逆汤之类的中药或汤方皆有温阳通阳之功;四则养自身之阳,从饮食、起居、锻炼、行为等方面养生。大病患者不但要让医生帮助缓解症状,更要学习温阳通阳的方法。

3

容易过敏,这样的体质可用灸。取足三里与关元穴,或用艾条灸,或用小艾柱灸,最能温补元气,改善易过敏体质。未过敏时可用灸以扶正,已经过敏亦可施灸以加快祛邪。皮肤过敏可兼灸膈俞;牛皮癣可配合局部梅花针扣刺后再灸局部;过敏性或顽固性鼻炎可兼灸迎香;过敏性气管炎可加灸风门、肺俞,皆有良效。

4

艾草得天地之阳气,养阳,当及时用艾。灸法最好,尤其是素体阳虚者,一直灸到夏至,最可温养一身之阳;若身体阳气宣透不畅,容易郁滞皮下,表现为各种湿疹、痒疹,此时用艾叶煎水洗澡,最能宣透阳气,使周身清爽舒适。

5

艾味苦辛性温,得天地木火之气,最擅温通阳气,人体阳气宣通,自能温经、去湿、散寒、止血、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治疗老寒腿,可用艾叶与等量川椒水煎外洗;把艾绒缝入护膝或护脐中,最有祛寒之功。

6

阳虚的人往往喜热而恶寒,甚至温的也不喜欢,非热不可。比如,有的人喜欢热饮,要烫的才觉舒畅,喝温的也会腹泻或腹痛;有的人喜欢泡在60度的澡池中才舒服,40度却觉得太冷;有的喜欢用艾柱直接灸,直到皮肤烫伤也不觉其痛。之所以如此,关键还在于阳气太虚,身体欲借外来的热气以温运体内的阳气。

7

灸法源自火的烧灼,艾草气味芳香,性温易燃,火力缓和,最适合做灸。灸法最早在北方出现,因为其地风寒冰冽,人容易脏腑受寒,艾灸可以温阳通阳而缓解其不适。后世医家多重视灸法,唐代王焘著《外台秘要》,甚至弃针只言灸,可见其对灸法的青睐。灸法在日本比较盛行,大概其针太细,不如灸之取效快捷。

8

有人问,艾灸产生的烟对身体有没有害处?凡是烟都含有灰尘浊气,被吸入肺内都会影响肺的正常宣发肃降功能,因此说,艾烟亦不利于健康,少吸为好。其实,若为了养生施灸,偶尔吸几下也不要紧,艾烟至少要比汽车尾气安全地多。建议平时经常开窗户通风,烟太重可戴口罩。另外,也可选用无烟艾条。

9

有人问,增生的局部能否艾灸?若机体阳不化气则阴浊凝聚而成形,因此说,凡是有形的病理产物,多源自阳不气化。而艾灸有温阳通阳之力,自然可以促进阳的气化功能,所以说,凡有阴浊凝滞而成形的都可以施灸。比如:各种肿块、增生、结节、囊肿、脂肪瘤、肌瘤等等,都可以温灸局部以促进阳气宣通。

10

健脾之法,一则早晨9点至11点这段时间,可吃一片醋泡的生姜,或者喝点生姜红糖水,都有温脾升阳之效;二则适当运动,以汗出津津为度;三则艾灸足三里、中脘穴,一般可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亦大补脾阳;四则平时忌凉饮凉食,少吃寒性水果,多吃地下所长的食物,以运脾补土。

11

百会能升阳,特别是灸百会,最能升举阳气。凡阳气虚弱,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者,都可艾灸百会。但百会灸至一定量后,要间隔三五天,并用三棱针在穴周点刺放血,这样既可保证疗效,又可预防阳气过升所导致的头晕、痉挛等不适。

12

肾者,精之所在;心者,精之所动。年少初省人事,留恋其乐,使心常妄动,以致君火上摇,相火下炽,肾应之而水不能藏,精髓泄出,是为遗精。若久久妄动心火,致精室渐空,则其生命之根已弱,而夭矣。治法,先需止心。古人有言“苟知惜命,先须惜精。苟欲惜精,先宜净心。”且需灼艾于肾俞,以固其门户。

13

艾灸是借艾之火力以温补机体之阳气,因此灸后数小时之内当避免遭受寒气,以免散去火力,影响效果。灸后注意不可马上洗澡,勿饮绿茶及凉水,勿运动锻炼。灸后若出现感冒症状,如鼻流清涕、咳嗽、发热等,都是机体阳气鼓舞、伏邪外透的反应,当室内静养,勿再受风寒。灸后若疲乏,亦属阳气宣通,需休息。

14

周身阳气温通,则健康无病,若有一处阳气不通,此处即会生病。病状多端,或为疮疡肿毒,或为疼痛麻痹,或为痒疹色斑,或为肿块痰核,或为青紫瘀滞等等,皆可灸之。灸有温阳之功,阳通则诸症自去。

15

不少人每逢冬天则手足冰冷,有的甚至整个冬天手足都暖不过来。从中医来看,此属四逆,是阳气不能宣通于四肢的表现,其原因有二,或因为阻滞,或因为阳虚。若属阻滞要以通为法;若属阳虚则需温阳。针灸可通滞,可温阳,灸法最适合于阳虚的人,可艾灸关元或涌泉穴。

16

皮肤疮疡等多属皮下郁火,其治当清泻郁火,不妨汤药与灸法合用。艾灸能拔毒、散火,兼可回阳,使皮下郁火随艾火而散去,其功甚大。且艾灸温暖,绝无伤损中焦阳气之虞。皮肤疮疡诸病虽见热痒红肿,但切忌滥用寒凉,易致生化乏源,反会使病情缠绵难愈,甚至变证丛生。

17

心中藏有君火,心中阳气健旺,则君火明亮,其人自然精神抖擞、思维敏捷、充满激情、不怕困难。若心阳不振,君火不明,其人则精神萎靡、思维迟钝、缺乏激情、遇难则退。心应于夏,夏天火旺,心阳亦旺;至冬天水旺而火衰,心阳更易衰弱,故多见抑郁。心阳不振之人逢冬可艾灸百会,多与人交流,可防抑郁!

18

宋代大医王执中著有《针灸资生经》,其中所列临床经验用之多效。其有“有人久患头风,吾令灸囟会即愈。”此穴最善祛头风。风为百病之长,善袭阳位;头为人身最高,为诸阳之会。若外感风邪,侵袭脑窍,出现头痛、目眩、鼻渊、鼻痔、嗜睡、小儿惊风诸症,皆可取囟会。

19

如果不打疫苗,怎样才能不得传染病呢?答曰平时注意扶助正气,当根据体质辨证用方,以改善三阴体质,或者配合针灸。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当遇到传染病时,可急灸足三里穴,最好用艾柱直接灸,以出水泡为好。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病邪亦不容易伤人。

20

大病最需用灸。当年曹操患头风,华佗针之即好,但病情仍有反复,药王孙思邈认为如果华佗针后再灸,头风岂能再发。只因不灸,邪气内伏,其本不除,病根未断。孙思邈说:“学者不得专恃针及汤药等,望病毕差。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虽丰药饵,诸疗之要,在火艾为良。”灸法甚为重要,需引起重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by/1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