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消息
痤疮瘢痕的治疗
痤疮瘢痕是瘢痕治疗的又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因为它常见,而且因为它让皮肤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探讨痤疮瘢痕的治疗,首先要明确它的分级和分类。痤疮瘢痕分级分类的方法很多,下面以一种为例探讨治疗方法。可将痤疮瘢痕分为斑片型、轻度、中度和重度[3]。斑片型是指既不突出,也不萎缩的明显色斑,色斑既可以表现为红斑,也可以表现为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轻度痤疮瘢痕:指在50cm以外无法辨认的瘢痕,不会妨碍社交活动。这类瘢痕很容易通过化妆手段遮掩;中度痤疮瘢痕:在50cm距离处可以清晰看到,可以是萎缩性瘢痕,也可以是增生性瘢痕。如果是萎缩性瘢痕,当伸展皮肤时可以变平。这种瘢痕因为容易看到,化妆遮掩效果也不好,所以有可能给患者造成社交心理障碍;重度痤疮瘢痕:在50cm以外能清晰看到,各种化妆手段都不能掩盖,对患者的心理会有极大损害。重度的萎缩性瘢痕无法展平。
根据痤疮瘢痕形态又可将其分为斑片型、丘疹型、瘢痕疙瘩型、碾压弧形凹陷型(rolling)、冰锥型、箱式凹陷型(Boxcar)、搭桥型和隧道型。
斑片型痤疮瘢痕的治疗:红色斑片型瘢痕在病理上只累及表皮和真皮浅层,通常伴有炎症反应,治疗可以选择治疗血管疾患的激光,必要时配合使用抑制炎症的药物;色素沉着斑片型瘢痕可以选择维甲酸、氢醌霜、壬二酸等药物外用,轻度化学剥脱术也有一定效果。对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还可以尝试治疗色素疾患的激光,但是有加重色素沉着的风险。色素减退斑片型瘢痕治疗效果较差,可以借鉴白癜风治疗。有报道磨削、微针、细针电灼治疗有一定效果。
轻度痤疮瘢痕的治疗:对于瘢痕较少的患者,萎缩性瘢痕可以选择胶原、透明质酸填充注射治疗。还可以选择一种自体血液注射激光治疗方法,对萎缩和增生性瘢痕都有疗效。具体步骤是用1ml注射器取静脉血,然后立即注射入瘢痕中,使其肿胀,再用治疗血管疾患的激光低能量照射,破坏瘢痕组织[3]。这种自体血液注射仿佛在瘢痕处人为制造了一个血管瘤。激光照射除破坏瘢痕作用外,其热效应还有助于胶原重塑。
对于瘢痕较多的患者,首先可以选择微晶磨削。微晶磨削损伤小、安全系数高,但是只对表皮浅层有疗效,故而只适用于轻度痤疮瘢痕。其次可以选择皮肤针刺疗法,又叫胶原诱导疗法。其原理是通过针刺手段造成真皮层损伤,继而诱发新胶原合成。过去常利用细针头治疗,治疗深浅对于操作者是一个极大考验。近年法国、韩国相继推出专用器械--微针(Microneedle),通过型号将针的大小和深浅都固定下来,再配以滚轴,非常方便使用。针刺疗法不适用于眼周和鼻部。最后,还可以选择非热蚀性激光。该类激光是由二极管发生,常用波长为、、nm,属于中波红外线。这类激光的特点是对表皮没有作用,标靶是真皮中的水分,只对真皮胶原有破坏和促进重建的作用[3-5]。
中度痤疮瘢痕的治疗:如果瘢痕较少,可以选择瘢痕下针挑游离、自体血液注射结合激光治疗、非热蚀性激光治疗、治疗血管疾患的激光以及皮肤针刺。皮下剥离是指用细针从瘢痕外缘刺向瘢痕底部,挑断瘢痕与基底的纤维连接,使瘢痕难以维持形态。该方法会造成少量出血和小血肿,这种体积效应对于萎缩性瘢痕是有利的,而且还可以促进真皮胶原合成。
瘢痕较多时,需要根据瘢痕类型进行选择治疗方法。对于萎缩性瘢痕,可以选择热蚀激光进行磨削换肤。常用热蚀磨削激光包括脉冲CO2激光、铒激光。近来机械磨削又重新被应用于中度瘢痕治疗。另外射频技术也可以发挥热蚀磨削效果。近年来点阵激光问世,其对萎缩性瘢痕的治疗效果得到医师和患者的公认,目前没有广泛应用主要局限于价格因素。除此以外深度化学剥脱也被认为有效,但是风险大,尤其对于亚洲黄种人群。针对增生性瘢痕,过去常采用激素局部注射或细胞毒药物局封。所用细胞毒药物有5-Fu(50mg/ml)和博来霉素,它们也可以与激素合用。注射时每次少于1ml,每点大约0.1~0.3ml。治疗前还可尝试进行冷冻。曾有文献报道治疗血管疾患的激光对于肥厚性瘢痕有一定疗效[5],外用咪喹莫特、局部注射维拉帕米(2.5mg/ml,0.5~2ml/次)也可以治疗增生性瘢痕。
重度痤疮瘢痕的治疗:重度痤疮萎缩性瘢痕,尤其是箱式凹陷型和冰锥型瘢痕需要进行切除,一般采用环钻,必要时实施美容手术、减张缝合。也有人选择局部深度化学剥脱及CO2激光烧灼。如果萎缩性瘢痕过于广泛,就会表现为面部局部萎缩,在处理瘢痕的同时,实施脂肪移植填充注射是一个恢复整体容貌的好方法。对于重度增生性瘢痕,可以考虑激素局封治疗,对少数相对孤立的皮损必要时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以上只是逐一介绍了各种痤疮瘢痕的治疗方法,临床实际工作中,患者的皮损千变万化,各种时期、各种类型的瘢痕会同时存在,所以治疗也要采取一种多方法联合序贯治疗的理念。痤疮治疗顺序是先重型后轻型,治疗方法选择顺序是先有创再无创,还要注意治疗护理并重。
维A酸片联合砒霜“进攻”最恶白血病,拿下国际大奖!导语
一项东方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结合的典范,开启了在恶性血液疾病中转化治疗的重要篇章。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年12月5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会议中心当地时间下午1:30,美国血液学会(ASH)颁发了本届欧尼斯特·博特勒奖。获奖人员为来自上海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医院的HuguesdeThé教授。
欧尼斯特·博特勒演讲和奖项(TheErnestBeutlerLectureandPrize)是以ASH原主席ErnestBeutler名字命名的,该奖项表彰在转化医学研究中有重大进展成就者,在同一主题下由两部分演讲组成,获奖者一位介绍基础科学进展,另一个介绍临床科学或转化医学成就。
今年的欧尼斯特·博特勒奖颁发给陈竺教授及HuguesdeThé教授是缘于他们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陈竺教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血液疾病。陈竺教授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
同时,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分别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病分子PML/RARα,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这是一项真正的结合临床医学与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是东方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结合的典范,开启了在恶性血液疾病中转化治疗的重要篇章。
ASH会议的新闻日报(NewsDaily)赞誉这一工作是“实验桌到临床转化医学概念的遗产和框架性成果”。
陈竺教授在接受奖牌之后的演讲中,介绍了由中国学者引领的临床联合应用ATRA和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个发展阶段,不断进行概念设计创新及优化临床试验方案的进程,强调了中医中药在白血病治疗理念和实践方面的重要启迪,基于现代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系统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以及中国和美欧等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最新成就。
结果显示,ATRA和砷剂联合靶向治疗在低/中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可获得95%以上长期无病生存,而不需应用化疗。
同时,陈竺教授也提出,减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率及早期识别并干预高危易复发患者,将仍是未来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协同靶向治疗作为精准医学的范例,应与建立和完善全民医保制度相结合,把有关研究成果拓展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从而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推广该范例中临床与基础相互转化的成功经验,必将促进今后在其他恶性血液疾病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陈竺教授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终身教授。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曾多次荣获国际血液/肿瘤大奖。
全反式维甲酸(ATRA)
即维A酸片,
商品名:艾力可
通用名称:维A酸片汉语拼音:WeiAsuanPian
全反式维A酸。
艾力可为淡黄色片。
艾力可为细胞诱导分化药。维A酸是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体,主要影响骨的生长与上皮代谢。通过调节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表皮细胞的更新,促进正常角化,影响上皮代谢,对上皮角细胞的生长和角质层的脱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促使已有的粉刺去除,同时又抑制新的粉刺;可阻止角质栓的堵塞,对角蛋白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口服吸收良好,2-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吸收后与维生素A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和活性形式相同,主要是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葡萄糖醛酯代谢物而排出体外。艾力可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胆汁和尿中排出。
适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可作为维持治疗药物。同时适用于治疗座疮、扁平苔癣、白斑、毛发红糠疹和面部糠疹等。可作为银屑病、鱼鳞病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多发性寻常疣以及角化异常类的各种皮肤病。
1、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口服,按体表面积每天45mg/m2,每日最高总量不超过0.12g,分2-4次服用,疗程4-8周。根据治疗反应调整用量。达完全缓解后,还应给予标准化治疗。
2、用于皮肤病治疗,口服,每日2-3次,每次10mg。
1、唇炎、黏膜干燥、结膜炎、甲沟炎、脱发。2、高血脂,多发生于治疗后2-3个月。3、引起胚胎发育畸形。4、肝功能受损。5、其他:可出现头痛、头晕(50岁以下者较老年人多)、骨增厚、口干、脱屑以及对光过敏、皮肤色素变化等。
妊娠妇女;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口服艾力可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控制剂量或与谷维素、VitB1、VitB6等同服,可使头疼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在治疗严重皮肤病时,可与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合并使用,以增加疗效。
艾力可有致畸性,育龄妇女及其配偶在口服艾力可期间及服药前三个月及服药后一年内应严格避孕,育龄妇女服药前、停药后应做妊免实验。
儿童慎用。
艾力可应避免与维生素A及四环素同服。
内服艾力可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控制剂量,减少使用剂量,或暂停使用。
双铝塑,10片/盒,20片/盒。
国药准字H
企业名称: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
如何掌握外用药膏和化妆品的使用量?到皮肤科就诊,医生常会给患者使用激素药膏,患者自己该如何把控使用药膏的剂量呢?不妨了解一下FTU。药膏的用量可以用一个指尖单位(FTU)来衡量,一个FTU大约是0.5g。可以像牙膏一样使用,沿着成人食指的末端指骨。1FTU已经足够一个4岁的儿童面部、颈部和一个胳膊使用。大于8岁的儿童需用双倍用量而小于2岁儿童则需要减半。不仅激素药膏可以以此来掌握用量,其他非激素药膏和化妆品也可以用FTU来大致衡量用量。
湿疹
疾病介绍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症状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1)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1)局限性湿疹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2)泛发性湿疹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检查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诊断。
预防和预后
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4.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银屑病的治疗
问:银屑病有那些治疗方法?
答: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大体上,有内服药(如雷公藤多苷、甲氨喋呤等,内服药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外用药,光疗(目前大多用窄波紫外线),水疗(温泉浴)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变范围、病程、部位等因素而定。近十年来,生物制剂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在西方国家应用较多。我国也有生物制剂,但本药价格昂贵,停药后还可能复发!
问:银屑病的外用药有那些?
答1:常用的外用药有皮质激素软膏;维A酸类如他扎罗汀软膏、迪维霜;维生素D3衍生物类如卡泊三醇软膏(达力士),他卡西醇软膏(萌尔肤);水杨酸软膏、蒽林软膏、蒽林腊棒等。外用激素药膏不应大面积、长时间使用!
答2:蒽林(地蒽酚)软膏,蒽林腊棒都是国家正式批准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疗效肯定,价格低廉。本药的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一是刺激性,需从低浓度开始用;二是染色,可使衣服染成红色。
答3:维A酸类如他扎罗汀软膏、迪维霜外用有刺激性,最初用药部位可以发红,有灼感,几天后会减轻。不能用于头面部、阴部及皮肤折皱部位。用药后洗手。
问:42岁,小腿银屑病多年,面积不大,很痒,请问用什么外用药?
答:对限局性银屑病,可使用维生素D3类的外用药,在我国有卡泊三醇软膏(达力士),他卡西醇软膏(萌尔肤)。新上市的德芙宝软膏(含强效激素倍他米松及卞泊三醇)效果更好些!德芙宝中由于含有强效激素,不宜用于皮肤折皱部位及面部。也不宜用于儿童。
问:我爷爷患银屑病已三十多年了。如果涂药,外用哪种较好啊?
答:如果皮损厚,先外用10%水杨酸软膏。待皮损薄了,可外用皮炎平一类含有激素的药膏(可连续使用二周),休息一段时间后可重复用!对顽固的皮损,可外用达力士软膏或萌尔肤软膏。
问:我22岁,女。患银屑病8年,头部和背部大片,腿部和手臂也有,用他扎罗汀凝胶和哈西奈德乳膏有效。但停药一周左右就又复发,请问能让它不如此频繁复发吗?
答:你用的这二个药都不错!不要皮疹一有好转就停药。其实在显微镜下,病变还在!所以,表面上好了以后,一定要继续上药,可每周二、三次,维持一段时间。若有条件,医院作窄波紫外线治疗,有助于巩固疗效!
问:是否任何一种外用涂抹的膏药都有激素?我妹妹患银屑病,16岁了,长期这样涂是不是不好?
答:不是的。激素药膏正确应称为糖皮质激素制剂,有软膏、霜膏、溶液剂等。治疗银屑病有许多不含激素的,如卡泊三醇软膏(达力士)、他卡西醇软膏(萌尔肤),蒽林软膏、蒽林腊棒,他扎罗汀软膏,松馏油软膏、水杨酸软膏等。
问:男,27岁,近月来,我的头屑特别多,非常痒,头发根部可以看见大量白色皮屑,我曾患脂溢性皮炎,但我担心银屑病?
答:头皮有大片脱屑,有二个可能:银屑病及脂溢性皮炎.前者往往在身体其他部位如肘部\小腿前会有同样皮损.头皮银屑病治疗可用达力士搽剂、萌尔肤搽剂。头皮脂溢性皮炎可以采乐洗剂或希尔生洗剂洗头!之后外用联苯苄唑溶液.
问:我的银屑病很重,身上、四肢到处是皮损,外用药抺不过来,该怎么办呢?
答:若皮损比较广泛,治疗的选择:一是窄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医院照),最初每周三次,好了后可减至每周二次,甚至一次!本病常冬重夏轻,认为与紫外线有关,在冬季接受紫外线照射,治疗效果很好!二是内服药,如甲氨蝶呤片,一般每周一次,每次10毫克。此药有一定副作用,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白细胞及肝功能。一旦出现异常,应停用。
问:最近,我在扁桃体炎后突发全身皮疹,红,痒,有脱皮,去医院说是急性点滴型银屑病,该怎么办呢?
答1: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发病常有发热、扁桃腺炎史。服用抗感染药物,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复方青黛胶囊,预后是好的。大约一半左右的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好了以后是不复发的!
答2:扁桃腺炎后发生的急性点滴型银屑病,若能及时治疗,多数在一二个月内可以逐渐消退,有的不再复发。服用抗生素。若是慢性扁桃腺炎,建议在消炎治疗后手术摘除。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外用5%水杨酸软膏或皮炎平软膏。饮食应清淡。
问:如果银屑病患者因为长期服药造成了一定程度肝损伤,现在应该怎样治疗?
答:先将肝养好!慢性肝损伤最终可导致肝硬变,而肝硬变是要命的。银屑病不要命!对银屑病这样慢性病,用药一定要注意,我常告诫患者“不要命的病,不应使用可能威胁生命安全的药来治疗”!
问:我24岁,7岁起患牛皮癣。由于我什么药都吃,把肾给吃坏了,现在还需透析,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答:要正确对待疾病!有些疾病如银屑病,发病原因仍没有搞清楚,治疗上尚不能根治!但这是一个良性病,并不威胁生命!要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治疗目标是达到皮疹基本消退!千万不要"恶治",一定要用国家正式批准的药物。不要随便相信小广告、"祖传秘方"等。你的教训极为深刻及沉痛,一定要牢记!
问:牛皮癣应该忌口吗?牛肉和鸡蛋可以吃么?
答:银屑病并不是过敏性的皮肤病。一般不必忌口。但有的患者可能在吃了某种食品后加重,此时应忌这类食物。总之,我主张“吃一堑、长一智”,发现吃某食物后加重皮损再忌口!但不必什么多不敢吃。
文章摘自:医院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修订版)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临床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指南来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本指南是在年出版的痤疮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及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进行了修订。
1痤疮的病理生理学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快速发育和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进入青春期后肾上腺和性腺的发育导致雄激素前体如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分泌增力卩,并在一系列雄激素代谢酶如5a-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功能增强。遗传背景下的皮肤内雄激素受体或相关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或活性增强也是导致皮脂腺对雄激素过度敏感及脂质过量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痤疮患者皮脂中存在过氧化鲨烯、蜡醋、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脂质成分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及炎症反应。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是痤疮发生另一重要因素和主要病理现象。上皮细胞角化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粉刺及临床肉眼可见的粉刺,促炎症因子白介素(IL)-lcx、雄激素、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脂质可能与导管角化异常有关。
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发生密切相关.微粉刺及粉刺的形成为具有厌氧生长特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创造了良好的局部环境。目前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可能通过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直接诱导参与了痤疮炎症的发生发展。痤疮早期炎症可能是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所致,诱导促炎症因子尤其是IL-la释放;随着疾病发展,获得性免疫反应放大了炎症过程,进一步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及中性粒细胞聚集;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直接诱发或加重炎症。在疾病后期,毛囊壁断裂,毛囊中的脂质、毛发等物质进人真皮,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
2痤疮的分级
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按照皮损数目进行分级的国际改良分类法,还是按照强调皮损性质的痤疮分级法对痤疮进行分级,其治疗方案选择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临床使用简单方便,本指南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轻度(I级):仅有粉刺;中度(n级):炎性丘疹;中度(D[级):脓疱;重度(IV级):结节、囊肿。
3患者教育
3.1健康教育
①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②日常生活: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③心理辅导?.痤疮患者,特别是重度痤疮患者较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Xt这类患者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辅导。
3.2局部清洁
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瘆等皮损。
3.3日常护理
部分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且长期口服或外用抗痤疮药物如维A酸,往往会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导致皮肤敏感。因此,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化学剥脱外,有时也需要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如伴皮肤敏感,应外用舒敏、控油保湿霜,局部皮损处可使用有抗痤疮作用的护肤品;如皮肤表现为油腻、毛孔粗大等症状,应主要选用控油保湿凝胶。
4痤疮的局部治疗
4.1外用药物
4.1.1外用维A酸类药物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常用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包括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如0.%~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阿达帕林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优于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对非炎症性皮损疗效优于全反式维A酸,可以作为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的一线选择药物。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晚1次,避光。
4.1.2过氧化苯甲酰为过氧化物,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本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4.1.3外用抗生素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酿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近年来发现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4.1.4二硫化砸2.5%二硫化砸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显著的部位,3~5min后用清水清洗。
4.1.5其他外用药物5%~10%硫磺洗剂和5%?10%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外用抗菌、抗炎药物用法一般建议点涂于皮损处,而外用维A酸类药物由于具有抗微粉刺作用,建议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疗程通常需8~12周或更长。
4.2化学疗法
果酸作为化学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已获得了肯定的效果。果酸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且作用安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黏多糖增加及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方案:应用浓度20%、35%、50%、70%的甘醇酸(又名经基乙酸,来源于甘蔗)治疗痤疮,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每2-4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对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均有效。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淡红斑、白霜、肿胀、刺痛、烧灼感等,均可在3~5d内恢复,如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则需3~6个月恢复。治疗间期注意防晒。
4.3物理治疗
光动力疗法(PDT):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经过血红素合成途径代谢生成光敏物质原卟啉K,经红光(nm)或蓝光(ran)照射后,产生单态氧,作用于皮脂腺,造成皮脂腺萎缩,抑制皮脂分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角化和毛囊皮脂腺开口的阻塞,促进皮损愈合,预防或减少痤疮瘢痕。适应证:m级和IV级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术后需避光48h,以免产生光毒反应。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进行治疗。
激光疗法:多种近红外波长的激光,如nm激光、nm激光和nm激光常用于治疗痤疮炎症性皮损,根据皮损炎症程度选择适当的能量密度及脉宽,4~8个治疗周期,每次间隔2~4周。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有助于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m激光、nm激光和nm激光)和剥脱性点阵激光(nm激光、nm激光)对于痤疮瘢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临床应用时建议选择小光斑、较低能量和低点阵密度多次治疗为宜。
4.4其他治疗
粉刺清除术:可在外用药物的同时,选择粉刺挤压器挤出粉刺。挤压时,注意无菌操作,并应注意挤压的力度和方向,用力不当,可致皮脂腺囊破裂,导致炎性丘疹发生。
囊肿内注射:对于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可使病情迅速缓解,每1~2周治疗1次。多次注射时需预防局部皮肤萎缩及继发细菌性感染。
5痤疮的系统治疗
5.1维A酸类药物
口服异维A酸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因其能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故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痤疮药物,有明确适应证的痤疮患者宜尽早服用。
适应证:①结节囊肿型痤疮;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④频繁复发的痤疮;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
口服剂量:小剂量0.25mg/(kg*d)和1mg/(kg-d)临床疗效相似,因此推荐从0.25-0.5mg/(kg*d)剂量开始,可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的大小与痤疮复发显著相关,因此推荐累积剂量以60mg/kg为目标,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药物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為16周。
异维A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因其在人体内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产生类似于维生素A过多症的不良反应,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以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较少见可引起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受累等,通常发生在治疗最初的2个月,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长期大剂量应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12岁儿童尽量不用。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此外,异维A酸导致抑郁或自杀与药物使用关联性尚不明确,因痤疮本身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建议已经存在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不宜使用。
5.2抗生素类药物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故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治疗是治疗痤疮特别是中、重度痤疮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无论是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均可能引起痤疮丙酸杆菌及非痤疮丙酸杆菌耐药,这是十分值得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by/7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患上外阴湿疹怎么办
- 下一篇文章: 夏至已到,开始蛋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