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回忆二十炮二师大院的故



有病就医卫生科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

生命中经历了病痛的苦难,人生过程才算是真正品味过苦甜酸辣的生活滋味。

老来无事心自安,

陈年往事慢慢翻,

就医部队那些事,

回忆起来满有趣。

炮二师卫生科(医院、卫生队)

我当兵的七十年代,在我们军营里有句顺口溜:新兵烂裆,老兵烂脚。

初识炮二师部卫生科孔医生是在年初的特务连。一天上午,二班副曹成(河北兵)、夏文彦(湖北兵)、曾宪昌(广东兵)和我站在宿舍山墙头路口闲聊,一个中等身材,端庄大方,气度不凡,30岁左右的女军官从身边经过,曹班副立即上前打招呼敬礼问孔医生好。小曾趁机说自己近段裆部一直奇痒难受,孔军医让其脱裤查诊,他面露窘状,不好意思。孔军医说了句,我就是你姐姐,没关系。一句亲情的话语,拉近了距离,解除了战友的困窘。脱裤查诊后她说是“阴囊湿疹”。随手从军衣口袋中掏出处方笺开了点软膏药,叮嘱每天洗净,用药涂抹双手揉匀一周就好了。

烂脚,就是通常说的脚气,其实就是足部真菌感染,坚持使用除菌乳膏,症状消失后继续使用一周会好。同时需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鞋祙要勤洗,透气性要好。

曹班副说孔月荣军医是武汉军区孔庆德副司令员的女儿,为人亲和率直,部队年长的都喊她孔小姐,深受官兵尊敬喜爱。

年4月我在师篮球队集训时,突然感觉到眼睛痒、有灼热感,怕光。到卫生科就诊,孔军医查看后说,你得的是红眼病,会传染的,不让归队了,需要立即住院隔离治疗。当即就安排我到大门西边像教室一样的大房间里,像是设置的临时隔离治疗区,室内已有一个红眼病患者30团战友(湖南兵),他个子不高,显瘦,尖下颏,一张白晳生动的脸透着机灵聪明劲,很能侃,自我介绍说,姐姐是总政歌舞团演员,曾在电影《奇袭》扮演女游击队长角色,常陪伴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跳舞。他看我裤腰带挺好,想用姐姐送的崭新带精美笔盒的《金星》牌金笔和我交换。我一看金笔不赖(当时年代全国钢笔中属《金星》、《英雄》品质最好),物有所值,就愉快地等价交换了。

还有位29团战友(新乡兵)患红眼病的。我们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用眼药液冲洗,滴眼药抗病毒治疗,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不用手揉眼,十天就康复出院了。

年3月21日深夜,我睡到后半夜,突然感觉到右下腹部疼痛难忍,已无法入睡了。刘红轩班长和李绪高扶送到师卫生科就诊。

值班医生询问病情后,让我吃点止痛药,安排住院观察,第二天查房时h军医误诊为急性肠炎,近几天有几个球队战友拉稀肚子痛。下午腹部痛的厉害,属于是那种绞痛刀割样的疼痛难忍。那时没有B超的检查,李景宽主任诊断后确认为急性盲肠炎,需要动手术切除根治。

记得当时是温婉热心的李娜和另外一个女兵给我做的术前备皮准备,h军医主刀手术,要说阑尾切除手术并不复杂,可手术却进行2个多小时,说是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出现急性阑尾炎穿孔,已造成急性腹膜炎,清洗腹腔内感染菌费时间。术后右下腹部除了刀口外,还多了根引流管,每日流水,换药消毒,避免发炎感染。

术后第二天上午8时,h军医没穿白大掛,就直奔病房,问我,放屁了没?我说,放过。他高兴地说,病人放个屁,医生舒口气!

别人阑尾手术后一星期都出院了。可我住了16天才拔掉引流管,20天才算愈合,但也没有完全消肿,就出院了。

外科病房

回到连队后,战友看我身心疲惫,想方设法帮助我。陈浩甜、扬牛(佛山兵)主动联手下池塘捉鳖,为我加餐,改善伙食,补充营养。他俩在这方面都是行家里手。他俩在战友们的围观下开始赤手捉鳖表演。当时是4月,天凉水寒,只看他俩脱了衣服围绕池塘仔细察看水面冒出一连串气泡,或岸边有爬行的爪印及鼠粪一样的粪便痕迹后,就下水用双脚在甲鱼的沉没区踩探,当触到既不是石头、又非泥沙的硬物碍脚时,弯腰潜入水中,用手沿脚摸清是何物。在确认是踩上老鳖时,将手插入它的体下,找准后腿窝,用拇、食二指卡住并掐入它的腿窝后,才能抬脚将老鳖提出水面。每捉到一只老鳖,战友都鼓掌欢呼,以示鼓励,他俩共捉了拳头大4只老鳖,兴高釆烈的场景至今难忘。

饮食班长刘金铸(北京兵)、上士朱兆夫(湖北兵),宰杀清煮了一盆,让我吃,我不好意思独享,只吃了一部分,其余请大家分享。郑炳指导员说,殿卿术后体弱,需要滋补,慢慢吃,早日康复。战友情深似海,下塘捉鳖关爱我,每当回想此情此景都充满感激之情。

年前后我出差到佛山寻找过陈浩甜、杨牛老战友,都没有联系上,如今都退休了,有的是空闲时间,等战友聚会时,或走亲访友时好好请老战友喝几杯友谊酒,答谢老战友们。

住院期间收到常树森大哥的慰问信,很高兴。

在连队没过几天,下腹部刀口处开始一根根冒线头,红肿,流黄水,胀痛,又到卫生科复诊入院治疗。

在卫生科住院治疗期间,负责我的医生是主刀手术的h军医,30来岁,人挺好,也总想治好我的病,就是医术不高,方法不多,直到转医院,也没减轻我的疼痛,治愈我的病。

护理我的女兵是黄玲玲,高挑身材,肤白貌美,性格爽快,工作责任心强,每次发完药都看着我服用。看我不在病房,听牛拉伟说她逐房找,满院高喊找人,最终在院东的鱼塘边找到正在看小说《西游记》的我,要求我回病房服药后才离去。印象中还有温婉漂亮的李娜,沉稳随和的刘燕,品貌端庄的聂宇,俊俏爽朗的张娓……她们为我们伤病员服务,打针、上药、值夜班、拖地板、刷痰盂、不怕苦和累,在她身上看不出任何娇气。

那时她们是那么年轻,那么漂亮,她们也是炮二师绿色军营中的白衣天使和移动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出现在军营中,不管乐意不乐意,总是要接受年青男兵们的注目礼,目迎目送。

也许我在文中提到的那些军医、女兵都想不起我是谁,这很正常,俗话说,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医务人员对于病人,恰如过眼云烟,记不胜记。但作为曾经被她们照顾过的我,却把她们记得牢牢的,因为那里有感激,有尊重,有爱戴,也有对自己青春的映照。转眼,那时的战友们也都步入老年期,人老了,变样了,即使现在什么地方偶遇面对面不相互介绍都认不来了。医院的女兵战友们在我心中仍然年轻、漂亮、冰清玉洁,你们永远和我军旅记忆不能分开。

炮二师的白衣天使们

在师卫生科院里,我还常找王克仁(郑州兵)、侯长洲(新乡兵)聊天玩,听调皮幽默王克仁战友讲他从医以来所看到、做过的许多第一次工作的故事,搞笑的情节,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能让我们捧腹大笑!厚道实诚的侯长洲让我第一次观看到显微镜下的奇妙细胞、细菌、精子等微观世界。最难忘是侯长洲从新乡探亲归队,还特意给我带回来一个暖水瓶胆,那时是计划经济,物资极度匮乏,买热水瓶可要工业券的呀!侯长洲够哥们义气的!

在卫生科住院期间还有幸结识了病友30团的王排长(黑龙江兵),中等身材,一张白晳的脸,温文尔雅,老成干练,说话轻言轻语,常找我散步聊天。

还有病友师运输连的牛拉伟(武汉兵),1米75的样子,身板挺拔,白净帅气,是当时师文艺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台柱子,在京剧《红灯记》上半场中是李玉和扮演者,下半场李玉和是张英杰参谋扮演的。虽然同是战士的牛拉伟却挺爱读书学习的,他读的是马列著作,学的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给我讲什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让我观看阅读其写的读书笔记,与异地远方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书信,我听不懂,在我眼里牛拉伟属于知识型的战友。

在卫生科住院期间,亲近的战友纷纷来探望慰问。父母惊获我阑尾术后出现异常,久病未愈,十分挂念,当年44岁的父亲请假专程探望,与李景宽主任见面了解情况,敦促转院治疗。年李景宽到平顶山走亲访友,父亲设家宴招待了他,我还请了好战友大黑柳一峰做陪。

年4月8日收到家乡对门邻居常树森大哥的慰问信,(他原籍唐山,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是教师),信中鼓励我说:"病当然不能说是好事,但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能正确的对待,安心休养,战胜它就是了。"。

医护人员对我都挺好,但我腹部刀口却一直未见好转,化脓、流黄水、疼痛、头晕,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身体极度衰弱。李景宽主任见状,召集卫生科袁科长等人会诊,我躺在急诊病床上,看着天花板倾斜晃动,我大喊,晕了!晕了!我晕了!

第二天(年4月25日),卫生科h军医,李娜等人用军用救护车将我送往解放军医院诊治求命,后痊愈。

当年的战友们:

从左至右分别是曾宪昌,夏文彥,胡光华

后排从左至右,曾宪昌,陈广金,许又文,前排夏文彦,孔江庆。

原炮2师29团修理所指导员郑炳

杨牛

刘红轩

李绪高

陈浩甜

作者王殿卿近照

作者简介:

王殿卿,年10月从平顶山参军,到年4月退伍回平,在这7年的从军路上,先后在炮2师师直特务连,29团修理所当兵。有缘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激情的青春岁月在部队燃烧的经历,也是我一生中的一种精神财富呀。

可点击并阅读相关文章:

当兵的回忆(一)曾经当过兵,自豪驻心中

当兵的回忆(二)

当兵的回忆(三)

当兵的回忆(四)

当兵的回忆(五)

当兵的回忆(六)

当兵的回忆(七)

当兵的回忆(八)

当兵的回忆(九)

当兵的回忆(十)

当兵的回忆(十一)

我爱我们的炮团----当兵的回忆(十二)

当兵的回忆(十三)

当兵的回忆(十四)

当兵的回忆(十五)

当兵的回忆(十六)

当兵的回忆(十七)

当兵的回忆(十八)

当兵的回忆(十九)

编者的话:为纪念我们的父辈,纪念炮二师这支英雄的部队,同时记录我们在大院的那些难忘的生活,我们正在筹备编写《我们的大院》一书。希望炮二师大院的官兵们和子弟们能够积极参与,书写炮二师、书写火热的部队的生活、书写父辈、书写妈妈们、书写子弟们、书写大院的生活,最好配上家中珍藏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有意者可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cs/1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