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洪灾过后皮肤病多发,听我校专
近期,我省及周边几个省份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洪涝过后容易造成多种疾病的爆发流行,如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其中皮肤疾病约占各种疾病的一半以上,且多集中在一定范围的特定人群中,比如被洪水围困的灾区群众,以及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指战员等,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皮肤疾病加以认识。
为此,我校皮肤科专家杨春俊根据年夏和年夏数次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进行卫生防病治病工作的亲身经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简要谈一谈洪灾过后常见的皮肤病以及防治问题。
1足浸渍最常见,约占灾区各种皮肤病的1/3以上,且常发生在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民工和解放军指战员中。表现为手足部位脱屑、糜烂,轻度渗出,严重的可造成感染,通常位于手足指、趾间,严重时候可见到整个手掌、或足底皮肤浸渍,起皮,皮肤粗糙,容易破溃。预防比较简单,保持手足干燥,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外出时穿防水长筒靴是较好的方法。处理可用扑粉(一般市售均可)扑于洗净凉干的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3%的硼酸粉湿敷,待干燥后外用抗生素软膏外涂,很快就会好转。破溃者可以合并外用抗生素乳膏,如百多邦、氧氟沙星乳膏等。
2夏季皮炎发病率也较高,因为长时间户外作业,日晒雨淋,加上洗浴条件差,容易发病。好发于面部、双上肢及肩背部,主要表现为身体暴露部位红斑,脱屑,有的可表现为红色的细小丘疹,严重的可有皮损部位疼痛,烧灼感,甚至在病变部位出现水疱和大疱等。户外作业时穿戴好防护衣帽可避免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于发病部位外用炉甘石洗剂可明显减轻不适感,严重者可以外搽激素类乳膏。
3湿疹伴感染多发生于双侧下肢,因为双腿长期浸泡在温湿污浊的水中,使下肢皮肤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可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可有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甚至肿胀。更严重的可在患肢的皮肤上出现化脓感染,特别是长期达不到治疗的或处理不当的患者,一旦感染则处理比较棘手。预防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劳作后可用1%的盐水浸泡双小腿约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凉干。严防外伤,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湿疹一般采用局部外用3%硼酸粉或0.1%的利凡若尔粉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可外用激素类软膏外搽。对伴感染的湿疹则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癣洪涝灾害时,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此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温暖潮湿,因而是各种癣的好发季节。如手足癣在灾区是非常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还有体癣和股癣等,此时都易发。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伴发细菌感染和其他皮肤病等。预防同上,治疗一般采用复方苯甲酸酊外涂或抗真菌外用药膏或药粉等,都能收到良效。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如派瑞松或肤严宁等等效果较好。
5阴囊皮炎是发生于阴囊及邻近部位的皮肤红斑、渗出性皮肤病,长期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抢险队员中是较常见的,俗称烂档。98年我们曾对解放军某部一个连的指战员逐个检查,发现绝大部分官兵都有不同程度的该病的发生。我们认为这与官兵们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穿着长衣裤,阴部长时间不透气造成的。调查发现减少水下作业时间,实行换班制,适时更换内衣裤,使阴部保持清洁干燥是预防该病的最好办法。一旦发生该病,尽量避免水下作业,针对阴囊有糜烂渗出的,可以使用3%的硼酸液湿敷,每天3-4次,每次10-20分钟左右;待皮损干燥后外用复方康纳乐霜、或派瑞松、或肤严宁乳膏,每日2~3次很快就可好转。切忌用热水烫洗,切忌搔抓。
6虫咬皮炎夏季是蚊虫繁衍的季节,洪水泛滥更促进了蚊虫的滋生。洪涝灾害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达不到保证,如睡觉时容易受到蚊虫的叮咬等,因此该病也是灾区的常见病,尤其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在四肢出现红色的小丘疹、有时见到在皮疹的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患儿主诉皮损较痒,往往在皮肤上可见到抓痕。使用蚊帐,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外用防护剂等是预防该病较好的办法。对于虫咬皮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其它止痒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
7脓疱疮在灾区的儿童中,该病是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灾害时卫生条件较差,缺乏清洁洗浴用水,儿童又未注意个人卫生等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在面部和四肢以及躯干部位出现一个个小水疱,很快疱内的液体变得浑浊,疱也变得松软,因重力的作用,呈瓶水样挂在皮肤上,能看见明显的液平面。因此诊断很容易,预防主要是注意卫生。治疗在外用收敛药物的同时,可外用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8毛囊炎因为灾区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人们又长时间抗灾,挥汗如雨,加上没有清洁用水洗浴,因此也是毛囊炎容易发生的时候。对较少的毛囊炎,除注意个人卫生,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等即可。对多发性毛囊炎可同时口服抗生素。
来源:安医大二附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ys/6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宝宝的私处要这样洗,很多麻麻不知道
- 下一篇文章: 阴囊潮湿怎么回事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