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草知性余甘子
余甘子(拉丁学名Phyllanthusemblica)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其果鲜食酸甜酥脆而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又名喉甘子、油柑子、庵罗果、牛甘果等。余甘子树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喜光喜温。产新时间:一月,二月。生长期1~3年。余甘子树生长于海拔至米的山地疏林,多见于日照强烈的向阳处,耐旱耐瘠,适应性极强,可在树上挂果保鲜6-8个月之久。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它超高光防护力与超强抗氧化力,维生素含量更是苹果倍、柑橘的倍,具有高效的美白力。
别称
庵摩勒、米含、望果、木波、七察哀喜、噜公膘、油甘子、滇橄榄
分布区域
印度、印尼、台湾、香港及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等
分布范围
产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中国野生分布在云南、广西、福建、海南、台湾、海南、四川、贵州等省,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部分地区也有。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南美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3米,胸径50厘米;树皮浅褐色;枝条具纵细条纹,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至革质,二列,线状长圆形,长8~20毫米,宽2~6毫米,顶端截平或钝圆,有锐尖头或微凹,基部浅心形而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后带红色或淡褐色,边缘略背卷;侧脉每边4~7条;叶柄长0.3~0.7毫米;托叶三角形,长0.8~1.5毫米,褐红色,边缘有睫毛。多朵雄花和1朵雌花或全为雄花组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萼片6;雄花:花梗长1~2.5毫米;萼片膜质,黄色,长倒卵形或匙形,近相等,长1.2~2.5毫米,宽0.5~1毫米,顶端钝或圆,边缘全缘或有浅齿;雄蕊3,花丝合生成长0.3~0.7毫米的柱,花药直立,长圆形,长0.5~0.9毫米,顶端具短尖头,药室平行,纵裂;花粉近球形,直径17.5~19微米,具4-6孔沟,内孔多长椭圆形;花盘腺体6,近三角形;雌花: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长圆形或匙形,长1.6~2.5毫米,宽0.7~1.3毫米,顶端钝或圆,较厚,边缘膜质,多少具浅齿;花盘杯状,包藏子房达-半以上,边缘撕裂。子房卵圆形,长约1.5毫米,3室,花柱3,长2.5~4毫米,基部合生,顶端2裂,裂片顶端再2裂。蒴果呈核果状,圆球形,直径1~1.3厘米,外果皮肉质,绿白色或淡黄白色,内果皮硬壳质;种子略带红色,长5~6毫米,宽2~3毫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
药用价值
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的果实,别名油柑子,橄榄子(四川),滇橄榄(云南),青果等。《唐本草》称之为庵摩勒,余甘,《南方草木状》谓"树叶细,似合昏,花黄,食似李,青黄色,核圆作六七棱,食之先苦后甜",《本草纲目》称之为庵摩落迦果,载有"其味初食苦涩,良久更甘,故曰余甘"。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毛诃子三者在藏药中常被称为"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在《藏药标准》所载的种藏药成药中,含余甘子的有72种,占总数的25%,卫生部药品标准年版藏药标准所载种成药中,有59种含余甘子,占29%,余甘子被载入《中国药典》年版一部。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果实(余甘子):甘、微涩,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千烦渴,耳痛,维生素丙缺乏症。根(油柑根):辛,寒。有毒。消食,利水,化痰,杀虫。用于高血压症,胃痛,泄泻,瘰疬。叶(油柑叶):辛.,平。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树皮(油柑木皮):甘、酸,寒。杀菌祛腐,止血。用于口疮,疗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树枝的虫瘿(油柑虫节):用于胃痛,疝气,遗精,小儿疳积,牙痛。
食疗价值
《中国药典》--果: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全国中草药汇编》--根:用于高血压,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叶: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
植物文化
《中国药典》--该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全国中草药汇编》--根、叶、树皮等亦可入药。根、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叶春夏采,鲜用或浸渍用。
1.《唐本草》:主风虚热气。
2.《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3.《海药本草》:主上气咳嗽。
4.《南宁市药物志》:清凉解毒,治喉痹。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性味归经
《中国药典》--果:甘、酸、涩、凉。归肺经、胃经。
《全国中草药汇编》--根:淡,平。叶:辛,平。
功能主治
《中国药典》--果: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全国中草药汇编》--根:用于高血压,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叶: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果:3~9克,多入丸散服。根:25~50克,叶15~3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选方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口干烦渴,维生素C缺乏症:鲜余甘子果十至三十个。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白喉:滇橄榄一斤,玄参、甘草各一两。冷开水泡至起霜花,取霜用棉纸铺开晒干后,加马尾龙胆粉二钱,冰片五分,炒白果仁粉五钱,吹喉用。
③治哮喘:滇橄榄二十-个,先煮猪心肺,去浮沫再加橄榄煮熟连汤吃。
④治河豚鱼中毒:滇橄榄生吃吞汁,并可治鱼骨梗喉。(②方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毒性
急性毒性:余甘子62.4g/kg,分4次,24小时内给完,观察7天,除前3天内有3只小鼠活动减少有竖毛现象外,其余均无异常反应。
长期毒性:余甘子3.6,7.2,10.8g/kg,灌胃大鼠,连续给药6天,肝肾功能无异常,表明余甘子连续给药对大鼠无任何明显的毒副反应。
药理作用
抗艾滋病逆转录酶(HIV-1RT)作用
对HIV-1RT的抑制作用可以预防艾滋病,年日本学者对41种埃及草药提取物测试抗HIV-IRT活性,在对余甘子的研究中,分离得到鞣质PutranjivainA对HIV-1RT有很强抑制作用,其ID50为3.9micro;M。
防癌作用
余甘子果实提取物不论体内还是体外,均能够阻断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其阻断率在90%以上,比同浓度的Vc高3~5倍,表明余甘子具有防癌作用
抗诱变、抗致畸作用
余甘子水提物能明显减弱由重金属盐Pb(NO3)2和Al2(SO4)3.18H2O所引起的小鼠骨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mg/Kgdryweight,P0.),水提物和Vc有协同作用,共同饲养小鼠,可以降低有害物质氯化锌,间胺黄和乙酰类杀虫剂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全面破坏作用,可以抗镍、镉、铯等引起的诱变。
抗炎作用
余甘子能显著抑制大鼠琼脂性足跖肿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缘肿胀,显著抑制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白细胞游出。表明余甘子有显著的抗炎和抗渗出作用。抗炎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余甘子能显著抑制急性炎症的发展,改善和缓解炎性症状,对慢性增生性炎症作用不明显。
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余甘子是一种较好的天然降脂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所引起的高血脂有良好的效果,其疗效高于维生素E,对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有一定的疗效。由其鲜果汁精制而成的安摩乐口服液与胶囊有降脂降压的作用,可治疗高脂血症及单纯性肥胖症,临床检测无毒副作用。
余甘子果汁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最好。余甘子能使饲喂高胆固醇动物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及LDL水平分别降低80%,66%,77%及90%,还可明显抑制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并能加速胆固醇及磷脂从粪便中排泄,说明其降脂作用可能与干扰胆固醇的吸收有关。
抗氧化作用
脂质过氧化(Lpo)损伤与肿瘤、衰老、心脑血管病、自身免疫疾病、休克、炎症、辐射损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汕头大学学者参考RiebaHCB方法,建立Fe2+诱发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用于评价余甘子果汁的AOA(抗氧化性),经检测表明余甘子有抗氧化作用。通过测定余甘子果汁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血脂、丙二醛水平、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证明余甘子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抗衰老作用
衰老的主要根源是自由基过多,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增高,说明自由基反应增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有清除超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发挥其抗衰老作用。余甘子果实提取物能抑制连苯三酚和肾上腺素的自氧化作用,表明其中含有这一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SOD,每克鲜果含SOD活力为.14U。
保肝作用
余甘子的水提醇沉物对扑热息痛、硫代乙酰胺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对D-半乳糖胺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的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肝细胞,减少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作用。50%乙醇提取物余甘子能明显降低血清SGPT,胆固醇和脂质体(P0.),从而达到保肝效果。
对胃肠道的作用
抗溃疡作用
余甘子果实水提物的丁醇部分有抗溃疡作用。余甘子丁醇部分对消炎痛所致实验性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使消炎痛所致的小鼠的溃疡面胃粘膜分泌物及氨基己糖增多(P0.),其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抗腹泻作用
余甘果汁合剂对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对部分病原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尤其适用于小儿病毒性肠炎,对一般的细菌性肠炎有抗生素之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有极显著意义(P0.),但对毒性较强的致病菌痢疾杆菌无效。因此,对一般的小儿腹泻用余甘子治疗颇为适宜。
免疫调节作用
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余甘子能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并有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效应。余甘子能增强接种了DLA肿瘤三天后小鼠脾脏的天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其效果在接种后3,5,7,9天尤为显著。其ADCC效应在用药后3,7,9,11,13天表现突出。可见,余甘子能增强肿瘤动物的NK细胞或K细胞的活性。余甘子还能诱生人白细胞干扰素。采用细胞病毒抑制法测IFN-X效价,对照观察余甘子促诱生人白细胞干扰素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含量余甘子液均有促诱生人白细胞干扰素的作用(P0.05或0.01),含量为0.08g/ml时,促诱生作用最强,提高率为45.9%,其强度比黄芪弱,比板蓝根略强。
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余甘子在体外对人体淋巴细胞无诱发DNA和染色体损伤作用,有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余甘子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促进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细胞周期比率(尤其是第三周期比率)和增殖率指数反映了细胞有丝分裂的强弱,增殖能力的好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细胞周期比率(尤其是第三周期比率)和增殖率指数均随余甘子剂量增加而下降,并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说明余甘子对人体细胞的增殖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余甘子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解毒作用
余甘子有解金属毒作用。《本草纲目》载"李旬曰:为末点汤服,解金石毒。宗爽曰:黄金得余甘则体柔,亦物类相感相伏也,故能解金石之毒。"重金属离子能与人体内含巯基的酶类相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致使人体代谢发生障碍而中毒。近代研究表明,余甘子对铜,镍,钙,锌,铯,亚铁等金属有对抗作用,可以排除体内铜、镍等有毒金属。
抗菌作用
余甘子果实先用80%醇提取,再用醚提取,以盐酸酸化处理后,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无作用。
制药应用
佛乐皮复康主要成分:藏红花、藏苦参、土荆皮、蛇床子、丁香、百部、余甘子、藏紫草、冰片等
适用范围:牛皮癣、银屑病、湿疹、手、足、体癣、神经性皮炎、鱼鳞病、顽固性皮肤瘙痒、灰指(趾)甲、阴瘙痒潮湿引起的皮肤红肿、瘙痒、脱屑,异味有治疗作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ys/6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天丁丁发痒发炎,该怎么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