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固阳,治病就是治寒
[点击蓝字,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阳气,也就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等疾病;
二是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阴液对人体起滋养濡润作用,肾虚便会水亏,人体得不到阴液的滋润,便会出现咽干口燥、烦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此外,由于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阴不足,骨髓便得不到濡养,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头昏耳鸣的问题。
每到冬天,由于阳气的封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能量和热量供应不足,很多人会出现手足冰凉、畏冷喜暖,这在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这个时候寒气最容易进入体内,因此固阳治寒成为了重点。
五大表现告诉你,该补阳气了!
1.阳气不足
怕冷、手脚冰凉、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无精打采、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
2.心阳不足
胸部、心脏部位发凉,稍微劳累点就心慌、气短、情绪低落、不爱笑。
3.肝阳不足
萎靡不振,没有生机,做事不积极,没有动力,处事犹豫不决。
4.脾阳不足
食少腹胀,肚子发冷,经常拉肚子,消化不良,自我感觉压力大,爱胡思乱想,容易得忧郁症。
5.肺阳不足
容易感冒,气喘,咳嗽,特别是顽固性咳嗽,哮喘久治不愈,爱哭,消极,做事没有魄力!
6.肾阳不足
没有精神、面色发暗、性冷淡、手脚冰凉、腰以下发凉、小便多、夜尿尤其多、记忆力减退,做事喜欢半途而废。
冬季补阳治寒术,艾灸有奇效!
艾灸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很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中医名医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
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处,是养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适合肾虚、怕冷、体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建议每天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动动手指转发你的朋友,让更多人受益艾灸,收获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ys/9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经方治愈疑难病五苓散妙治阴囊湿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