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到底要灸出什么不请外援,艾灸自救一



大家好,我是古法艾灸传承者秋秋老师。

很多人都喜欢艾灸,但灸来灸去,不知道艾灸到底灸出的到底是什么,看了这篇文章,你会立刻通透,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灸法医鉴》是这样介绍艾灸作用的: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升阳举陷、回阳固脫;消淤散肿、拔毒泄热;预防疾病、保健強身。

在这里面,湿、寒、淤、肿、毒、热,都归属于“三浊”(独气、浊水、浊物)。

所以,说到底,艾灸就是要把我们体内的“三浊”灸出来,只有把它们灸出来,艾灸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

1、浊气

浊气是相对于清气而言的,清气是正气,而浊气是废气,必须排出体外。.

“浊气”是中医的概念,通常是指人体内部的一些代谢废物或毒素,这些物质对身体造成负担并影响身体健康。这些废物可能来自于食物、环境污染、自身代谢等多种因素,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累积在人体内部。

浊气虽然是气,但是却阻碍气血正常运行,极易在体内郁结成块。因为气滞必血瘀,血瘀的地方多了,必然会表现出各种症状,如疲乏无力、抵抗力差、消化不良、皮肤暗沉等不适症状。因此,通过人体的自身调节和中医的治疗方式,必须清除体内的“浊气”,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很多初期艾灸的人,艾灸后第一反映就是打嗝多放屁多,也就是排气多。这个其实就是艾灸在排出体内浊气。

中医认为一个健康的机体循环就应该是清气上升滋养心肺,浊气下降排出体外。当瘀积的浊气往外排时,还会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委屈等情绪变化,这些都是排病反应,是好事。

2、浊水

“浊水”就是湿浊。不是一个确切的医学术语,也没有特定的定义。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下,人们可能用“浊水”来描述一些具有毒性或有害物质的体液,这些物质在人体内聚积,对健康产生威胁。

身体内的液体主要有血液、淋巴、细胞液、体液等等。如果身体内某种液体出现质量异常或含有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它若窜到腿、上就是水肿,窜到皮肤表面就是湿疹,窜到头部就导致晕眩症。湿浊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虛则腹泻,所以必须及早清除。

说到排浊水,就不得不提艾灸后出水泡。艾灸后水泡内的脓液颜色是不同的,颜色越黄,说明湿浊越严重;如果颜色浅只是表明单一的寒症。

有些人艾灸后会出一身大汗,感觉“虚脫”。其实这也是排浊的一种状态,排的都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

有些人还常见出疹子、出水泡、呕吐、痰涎、腹泻,有时还会出现四肢乃至全身浮肿的情况。这些都是排湿的常见现象。

3、浊物

身体内的浊物指的是代谢产物、废物或者体内无法利用的物质,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尿酸、胆固醇、角质等等。这些物质多数都是通过代谢产生,然后通过肾脏、肝脏、肠道等器官进行排泄和清除。因此,保持身体器官健康、有规律地排泄浊物是非常重要的。

浊物是实浊,主要指宿便。宿便堆积体内会使身体慢性中毒,导致人体抵抗能力迅速衰退,不光五脏六腑受到侵害,还会影响“面子”工程。

可以说,宿便是女人衰老的重要杀手,决不能轻视。由于便秘情况不同,艾灸过后,宿便的排出时间也不尽相同。

有些顽固性便秘患者,甚至要坚持艾灸1个月甚至以上,才能逐渐排出宿便。宿便大多又干又硬,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痔疮出血。

如何借助艾灸排出“三浊”

1、艾灸排浊气

艾灸可以通过热量和药性成分的作用,促进身体内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排浊气的作用。

肾精不足,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就会减退。所以,温肾扶阳是排浊气的根本。

艾灸扶阳固本,升清降浊,是很好的排浊疗法。可以使浊气下降,降于涌泉穴,升至百会穴。

为什么灸完总会打嗝放屁?——其实浊气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排出。

艾灸取穴:脾俞穴、肾俞穴、神阙穴、命门穴、涌泉穴。

2、艾灸排浊水

脾主水湿代谢,身体里的水液,包括食物营养物质中的液态物质,

都要靠脾来运化,而后输送给各个脏腑,如尿分配给膀胱,汗分配给肺。如果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滞留成痰湿等因素;反之,就会湿浊内生。

内生之湿多因脾虛,因此排独水,健脾祛湿是关键。

艾灸取穴:阴陵泉穴、血海穴、脾俞穴、承山穴、丰隆穴。

3、艾灸排浊物

排浊物需要辩证调理,因为宿便有两个原因导致:

一是实性便秘导致,一是虛性便秘导致。

实性便秘主要与素体阳盛、饮食不当、气机郁滞等有关。

比如,素体阳盛,也就是身体长期阳气偏盛,体内极易积热上火,火在大肠就会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

虚性便秘主要与气虚、阳虚有关,它们导致大肠运行无力,气机传导失职。

艾灸排浊物必须分清虛实,一般而言,由实性便秘导致的宿便以清热去火、消食导滯为原则,由虚性便秘导致的宿便以温阳盆肾、补盆气血、滋阴润燥为原则。

艾灸取穴:大肠俞穴、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穴。

如果大家有任何艾灸的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咨询或者私信找艾灸传承者秋秋老师,一起交流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yw/1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