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生为帝国之民,死作共产之鬼



本公号旨在介绍更多的历史信息

所转载的文章仅为当事作者个人意见

不代表本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欢迎添加老衲个人

~~~~如若此地作别,也好他乡再见~~~~

揭发、批判陈寅恪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设在中山大学校园的大字报栏已经贴不下了,又贴在树上、电线杆上,一直贴到陈家的门上、墙上,甚至挂在病床前,犹如祭奠死人的纸幡……年8月18日,中山大学校革委会常委会批准对他的最后定性结论和处理意见:“历史系陈寅恪,定为反动学术权威,一批二养。”……年10月7日晨5:30,一辈子守望中国文化,守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因心力衰竭,又突发肠梗阻、肠麻痹,无法救治而凄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虚岁八十。本文摘自《守望:陈寅恪往事》,作者吴定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陈寅恪夫妇与三个女儿,年秋在香港合影

年初,江青和上海市委文教书记张春桥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炮制出杀气腾腾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在年11月10日的上海《文汇报》上发表,对剧本及其作者吴晗,上纲上线,大张挞伐。这篇文章的发表是一个信号,预示着一场连续十年的浩大劫难,即将降临在神州大地上。

吴晗(-)出身寒微,聪明过人。年报考清华大学史学系时,文史和英语考了分,数学却考了零分,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他。这件事在北平的高等学校中,一时传为美谈。他在清华工读了四年,心无旁骛,专攻明史,在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上,受北大的胡适、清华的陈寅恪、燕京大学的顾颉刚等影响最深。他说,进入清华大学的开头几年,“选课也只选中国史方面的,受陈寅恪影响很大。……胡适和陈寅恪的考据,顾颉刚的瞭古,都在我这时期的著作中留下深刻的烙印。”〔1〕那时他谦虚好学,异常刻苦,在清华学习四年,发表了40多篇论文,难怪得到这些名师的赏识与帮助。据当时也在北平唸研究生的牟润孙说:“吴晗在清华读书时曾修读陈寅恪先生的课,考试时陈先生拿到吴晗的卷子,看也没看,就给了一百分,并且说:‘吴晗的卷子还用看吗?’一时传为佳话。”〔2〕毕业后,他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后来又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年,不满现实的吴晗在昆明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思想开始向左传,积极支持学生运动,与中共在清华大学的地下组织很接近。平津战役打响前,吴晗很活跃,竭力劝说教授们不要离开北平,甚至动员恩师胡适留在学校。中共高层对他很重视,年他进入河北红色根据地之后,毛泽东与他畅谈过两次;周恩来也与他见过面,谈过话。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古城之后,他出任负责北大、清华接管工作的副军代表,后来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年后,被委任为北京市副市长,从此走上亦官亦学、以作官为主的道路。

应当说,吴晗当年追随共产党的感情是真诚的,凡是上级的决定,他都认为是正确的、不能怀疑的,都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也在他身上显示出来,无论他怎样官高位显,无论他多么听领导的话,紧跟形势,但他还恪守着尊师重道的的道德底线,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没有把矛头指向恩师胡适、陈寅恪和顾颉刚。年吴晗率代表团途经广州到印度访问,还特地由师兄、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二期毕业生刘节陪同,在1月14日下午,到康乐园东南区1号拜谒了陈寅恪。〔3〕年,吴晗加入了中共共产党。以后,他们师生渐行渐远,基本上没有来往了。

年4月初,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八届七中全会。毛泽东为了纠正在大跃进年代所出现的阿谀奉承、虚报产量的浮夸风,在会上大谈海瑞,倡扬学习海瑞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吴晗是党内明史研究专家,为了配合领袖的讲话精神,先后写出《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得到毛泽东的赞许,亲笔签名向他赠送《毛泽东选集》。当时,上海舞台所上演的、由著名京戏演员周信芳扮演海瑞的新编历史剧《海瑞上疏》,很受观众欢迎。在北京的京戏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坐不住了,几次请吴晗写一个以海瑞为主角的剧本。写剧本本非吴晗所长,但他还是吴晗以明史《海瑞本传》和明人李卓吾的《海瑞传》所提供的史料为题材,七易其稿,于年底写出了新编历史京剧《海瑞罢官》。

陈寅恪哪里知道吴晗创作《海瑞罢官》复杂的的政治背景,更不了解毛泽东拿吴晗作为他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祭旗的战略部署奥秘。姚文元的文章以扣帽子、打棍子的政治批判,取代了摆事实、讲道理的学术讨论。陈寅恪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yw/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