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穴位知识丨足太阴脾经之箕门穴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0710.html

温馨提示

此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请专业医生操作。

十二经脉之足太阴脾经

??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从足大趾末端(隐白穴)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穴),经核骨后,即第一跖骨基粗隆(太白穴、公孙穴),向上经内踝前边(商丘穴),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穴、漏谷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穴、阴陵泉穴)。继续向上循行至膝骨内侧前边(血海穴、箕门穴),进入腹部(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属于脾,络于胃(腹哀穴)。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连舌根,散布舌下。

腹部的支脉:从胃部分出来,向上通过膈肌,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脾之大络:穴名大包,分布于胸胁。

足太阴脾经之箕门穴

??箕门穴(箕,读音:jī)

《针灸甲乙经》:箕门,在鱼腹上越两筋间,动脉应手。

在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血海穴直上6寸。

1、小便不利,遗尿;

2、腹股沟肿痛。

箕门有健脾渗湿,通利下焦的作用。

箕门穴主治小便不通,小便不利,五淋,遗溺,遗尿,尿潴留,腹股沟肿痛,小便淋沥,癃闭,遗精,阳痿,小腹肿痛,阴囊湿痒,阴囊湿疹,两股生疮,睾丸炎,性功能减退,子宫痉挛,腹股沟淋巴结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鼠蹊肿痛等。

箕门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通。

箕门配气冲、太冲,治腹股沟肿痛。

每次各揉按左右箕门穴1~3分钟,先左后右,可治女性阴道瘙痒、男性阴囊湿疹。

来源:文来自网络/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yy/1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