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春捂秋冻rdquo,姑
生活中,很多年轻人有个穿衣服的习惯,看起来特别时尚:
上边穿得很厚实
下边穿得短透露
尤其是脚脖子
经常是露在外面
有时候明明是长裤,
还要卷起裤管,
露出一截脚踝。
很多姑娘们认为露脚踝是一种时尚,既能显腿长,又能有骨感。再加上许多明星常常如此打扮,“露脚踝”变成了“时尚”的标志!甚至有些男子也卷起了裤腿!
但医生说了,你这样漂亮是漂亮,但是健康方面不可取。年轻时不注意,老的时候毛病就都出来了。
医生提醒:
脚踝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承重关节,由于脚踝皮下脂肪较少,所以它保暖性能比较差,如果你过早把脚踝露出来的话,有可能导致脚踝的踝关节疼痛、甚至是腿寒。
因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脏器或者是关节都非常重要,如果你受寒,血管就会收缩,关节的血液就会变差,这样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关节损害、关节炎,如果你是关节受寒,整个腿部都会比较受冷。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所以我们还是要遵循下春捂秋冻,根据气温适当地加减衣服,不要太早把脚踝和颈肩部露出来,以免造成关节受损或者是感冒。
总说要“春捂秋冻”
那么
“春捂秋冻”到底咋回事?采访发现,现实中大家对于“春捂秋冻”是否能增强抵抗力的说法,看法并不一致。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玉英告诉记者,春天慢慢地减衣服,是不降低机体的抵抗力。秋天慢慢地增加衣服,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所以我们说,“春捂秋冻”能提高人的抵抗力,这个是真的。
“春捂秋冻”为什么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
王玉英解释,春天的气温变化很大,乍冷乍热,所以倒春寒的天气还是非常多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过早地、过快地脱了衣服,就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得一些传染病,还有流行性感冒等病。
所以我们提倡春天要适当地要捂一点。那么秋冻,秋天是由热转冷,寒冷的空气刺激,增强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
那么问题又来了: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
“秋冻”又冻到什么时候呢?
王玉英教授告诉记者:一般以15℃为准。
●如果春天到了15℃以上,维持两周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脱掉冬天衣服,换上春季的衣服。
●秋天呢,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两周以上,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除了从温度上来判断,在春秋换季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穿衣原则呢?(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巧平提醒:
穿衣服要尽量做到上薄下厚,就是底下,足部、腿部要保暖。肚脐不能露,脚、关节这些都是不能露的!
专家还提醒,春秋换季时候,穿衣服应该一层层地递减或递增。在昼夜温差超过8-10摄氏度的时候,也要适当增减衣物。而且,有一类人群,只适合“春捂”,并不适合“秋冻”。
刘巧平介绍,比如说,老年人、小孩,体质虚弱的人,包括像冠心病的病人,你要是给他冻,血管收缩以后,供血就会减少,就可能会突发心梗等疾病,这是大忌。另外,像糖尿病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也都是不能冻的。
温馨提醒:虽然“春捂秋冻”确实可以增强抵抗力,但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判断。专家还告诉我们,想要提高抵抗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
从中医看来,寒从脚底生,把脚踝露出来,就像没关严的门,给了外邪可乘之机。
由此而入,积少成多,一方面消磨着体内宝贵的阳气,另一方面和风、湿等邪气相互勾搭成为实质的病症,给人体造成更大、更大的麻烦。
1脚踝的重要穴位
在中医理论中,脚裸这里有几个灰常灰常重要的穴位:三阴交,太溪穴。
三阴交
三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交,交会也。三条阴经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此穴受到寒邪,肝、脾、肾三条阴经同时重伤!
太溪穴
在肾经上,功效为滋补肾气,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很多医家治病,啥话不说,喜欢先在太溪穴上扎一针,调补肾气。如果和其他穴位相配伍,那能治疗的疾病就多到数不过来了。
2再冷也不能冷脚踝
在古代,袜子可是老早就出现的服饰之一。夏商周时期的袜子是三角形,属于系带袜,只能套在脚上,然后再用绳子系在踝关节上以保暖。秦汉时期的袜子是用熟皮和布帛做成,富贵人家可穿丝质的袜子。袜高一般一尺有余,上端有带,穿时用带束紧上口,其色多白。
我们随便回想一下,那些少林寺的和尚,大冬天见过裸着上身各种秀肌肉打拳的,可是见过穿着吊脚裤、或者大裤衩抖威风的吗?人家那束脚裤穿的可是妥妥的,再冷也不能冷脚踝——少林寺的师傅大概是最早引领把秋裤塞在袜子里的潮人了。
除了上面我们刚刚讲的两个穴位以外,内脚踝的复溜穴、大钟穴,外脚踝的悬钟穴、跗阳穴都是非常重要的穴位,有空的时候你们随便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另外,内外脚踝还是前列腺、子宫、输卵管、输精管的脚部反射区。如果长期受风、湿、寒邪的侵袭,你说这些内在的部件能好吗?
脚踝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承重关节,由于脚踝皮下脂肪较少,所以它保暖性能比较差,如果你过早把脚踝露出来的话,有可能导致脚踝的踝关节疼痛、甚至是腿寒。
因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脏器或者是关节都非常重要,如果你受寒,血管就会收缩,关节的血液就会变差,这样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关节损害、关节炎,如果你是关节受寒,整个腿部都会比较受冷。
3腿是寒气大本营腿是“交通要道”不仅有很多妇科要穴,如血海穴、地机穴、三阴交穴等,还有3条阴经汇集于此:足太阴脾经(脾统血)、足少阴肾经(肾生血)、足厥阴肝经(肝藏血)。
妇科疾病腿部一旦受寒,就会血瘀,气血就难以下行,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经期推迟、痛经甚至闭经等,气血瘀滞于盆腔,就会形成盆腔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衰老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根,而“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反之,若长期腿寒,腿部与大脑之间指令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下降,继而累及全身健康,影响寿命。
湿气丛生
腿部负责储藏血液,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集中在双腿。腿寒,遇到湿气,就会相互裹挟,形成寒湿。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而,湿邪为病,多伤及人体下部,像常见的水肿、湿疹等病下肢较为多见。
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脾主运化水湿,故而脾虚导致的水肿主要体现在腿上,像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多是水湿聚集的表现。
上热下寒
寒主收引凝滞,腿寒,血液就会产生滞留,导致腿部循环不畅,腿部的能量就被阻隔,多余出来的能量往哪里去呢?只好往上走了,上半身就会火气过重,人就容易上火,时间长了,上热下寒的体质就形成了。
再深挖一下,腿部的6条经络——脾经、肾经、肝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主管人体的分泌和排毒,所以,腿部受寒淤堵,上半身的脏腑就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保养腿部就等于保养脏腑。
4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是治本如果你生活中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没干什么活就觉得累,双腿浮肿、冒凉气,四肢发冷,尿少而清;月经总是后推,量少,经常小腹胀痛或经血块多色暗等,都要引起注意,这是典型的阳虚症状。尤其是腰以下,按了凹陷不起,甚至觉得腹部胀痛更要小心。
此种情况,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治本。不要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忌食性寒凉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
每天下午4点—6点多揉肾俞穴,每晚用热水洗脚后,搓两脚心,每次5—10分钟,能益精补肾。
如果在之前有露脚踝这种陋习,或者感觉自己脚冰凉的话,在日常闲暇的时候还可以用跺脚这种简单的方法:
将脚抬离地面三十厘米左右,然后用适当的力度使劲跺到地上,使自己的全身有震动的感觉。两只脚每天各跺三四十次,能够使激发气血向脚部运行,从而达到排出寒邪的效果。
平时我们穿衣服要尽量做到上薄下厚,就是底下,足部、腿部要保暖。肚脐不能露,脚、关节这些都是不能露的!
春秋换季时候,穿衣服也应该一层层地递减或递增。在昼夜温差超过8-10摄氏度的时候,也要适当增减衣物。而且,现在很多人只适合“春捂”,并不适合“秋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yy/13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艾养身今日小寒,是最冷的时节,也是艾
- 下一篇文章: 女性常见疾病之外阴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