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热多雨潮湿,注意这四个方面祛湿理
健康是我们生活的基石,也是我们追求幸福的关键。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亚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亚健康,就是身体功能受损,感到疲劳缺乏活力抵抗力减弱,但尚未达到严重疾病的状态。而中医则是直接指出了它的原因,那就是脾胃不和!今天,王主任就给大家讲讲中医对脾胃不和的认识
中医如何认识脾胃不和的?
脾是五脏之一,与胃相表里。中医称之为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脾,他和我们的浑身的气血运行,以及津液运行密切相关。津液是什么?看不见的叫水谷精微,是用来滋润五脏六腑的,和我们的脏腑功能相关;
那看得见的,就是尿,汗,唾液等等这一类的,所以你明白了吧。脾是我们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他管的多,就越容易影响我们的健康
脾性喜燥恶湿。最害怕湿气缠身,内湿形成的时候,也就是脾脏功能下降的时候。但是我们现代饮食多样,什么冷饮,奶茶,雪糕,炸鸡汉堡等等,这一类重油重糖的东西在脾看来,就是天敌。古代这类食物被称为肥甘厚腻之品,最容易滋生湿气。所以说,要健脾,祛湿跑不了
夏季多雨潮湿,加上高温少风的天气,体感闷热难耐,特别不适。不但衣服、被褥湿漉漉的,人也变得容易疲劳,懒得动,胸闷气短,胃口不佳,睡觉不香,有些人的手上、脚上还会长一些透明的小水疱。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这都是“湿邪”惹的祸。
一到夏季,脾容易被湿邪所困,导致脾的水湿运化紊乱,不能正常发挥它吸收传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出现一系列水湿停滞的症状。除了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口气重这些直接的脾胃相关性症状,湿邪困于头则头重如裹,昏昏欲睡;湿邪侵袭肌表可表现为湿疹、汗疱疹等皮肤病;湿邪阻于肢体则周身乏力,四肢酸懒沉重,甚至关节肿胀疼痛;湿犯胸中可出现烦躁满闷、失眠多梦;湿犯下焦可致大便黏腻不爽或是溏泻,女性可见白带过多。湿邪损伤脾胃功能,而脾胃虚弱则更加难以运化水湿,恶性循环。
所以湿邪相关的疾病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在治疗和养生保健时,恢复和强健脾胃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1.饮食调节
饮食宜清淡,夏季饮食应多吃苦和酸。从中医的理论,淡味能渗能利,有利湿渗水的作用;苦味能清泻祛湿;酸味开胃又能收敛固涩。
可以适当吃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薏苡仁、芡实、山药、莲子肉,它们都具有健脾利湿作用。
2.药物祛湿
治疗常用的中草药有:藿香、菖蒲、白术、苍术、佩兰、艾草等。这些中药除了健脾化湿,还都具有天然的香气,不但可以入中药汤剂,还有一种集医疗与风雅一体的用法——制成香囊,可以作为一种持续性的医疗保健方法,芳香化浊,安神开窍,醒脾化湿,改善脾“为湿所困”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即使是幼儿也能佩戴使用。
3.健身功法
夏季强烈的日晒,很多人被炎热和多雨天气劝退,但王主任建议,运动不能停止。可以改为在室内进行运动,可以游泳、在室内打八段锦等,这对增强全身正气,包括脾胃正气,是非常有帮助的。
4.生活禁忌
在健脾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伤脾”。夏季饮食需节制,尽量不吃冰淇淋,不喝冰饮料。空调电扇的使用要适度,因为不只饮食,过于贪凉也会损伤脾阳、驻留湿邪。
那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yy/16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热天,这些加湿行为千万莫做
- 下一篇文章: 解析龙胆泻肝汤,实火湿热体质常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