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湿气重怎么办脾的运化功能不好怎么办



小儿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95314.html

文丨桂禾堂谈食养

身体湿气大,那是因为脾不运化。湿气是中医特有的概念,由于千百年来传统养生观念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当中人们的亲身体悟,即使是普通老百姓,对湿气也都有些基本认识,比如皮肤的湿疹、关节的风湿等等。

其实在中医理论里,湿气是涉及面很广,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是来自外部环境的湿气,相对较轻,多集中于皮肤、四肢,实症居多。内湿则都是脾虚湿停,阴虚治实,虚在前,实在后,所以虚证居多。

内湿与外湿的区别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如果食物当中的寒湿成分很多,因为脾胃开窍于口,那么这种外来的湿气就可以长须止入,直接伤害脾胃,因此这种情况属于内湿。再体表湿气会表现为我们熟知的湿疹,因为湿疹的本质是湿气,所以虽然和其他的皮肤病一样,都是以瘙痒难耐为主要症状,但它一定会有其特色性的表现,那就是出水儿,有脓在关节,湿气就比在积表更深入了一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节炎。

中医将关节炎又称为痹症,其中以风寒湿痹最为多见。在中医里总共有六种外才致病的因素,即所谓六淫,它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是人体所有外感类疾病的病因。

在这六淫里,风、寒、湿本来是不同的三种外邪,但关节炎一种病就占了三个,这三个外邪各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有阴有阳,其中风为阳邪,寒和湿为阴邪,他们结盟在一起,狼狈为奸,共同为害。

由于阴和阳性质正好相反,所以对于这种阴阳两邪混杂的疾病,稍有治不得法,就会出现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弊病。而且由于病邪深藏于结构复杂的骨关节之内,就像藏在一个易守难攻、异常坚固的碉堡里一样,所以想把他们简单彻底的从里面赶出来,难度极大。

因此大家都知道,风湿性关节炎很难取根。正因为如此,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这个病,防病就变得至关重要。不要在阴雨天外出淋雨,不要久居坐卧在寒冷阴湿的环境,不要在刚出完汗,刚洗完澡,毛孔还没完全关闭的时候,就站在风口的地方等等,总之就是要做到不给风寒湿邪气钻进我们身。有人也许会问,怎么知道我的关节里有没有湿气呢?

其实很简单,有湿气意味着水分含量大,因为水的比重大,所以含水量高的东西都会沉甸甸的。如果提着一个装满水的塑料袋,就会感觉它很沉,一直向下坠,所以对于有湿气的关节炎患者,会感觉肢体关节格外的沉重有时候上个楼梯,腿都跟灌了铅似的。

因为有湿气,疼痛、肿胀等等症状在阴雨天会加重,甚至阴天下雨之前,有些有老关节炎的人就已经知道要下雨了,因为关节提前就开始发皱不舒服了。这样的人也因此常被周围的人戏称为天气预报,甚至今天要不要带伞都要先问他,因为会比气象台的预报还准确。

还有,如果在关节局部拔罐,时间稍长一点,玻璃罐里的皮肤上可能就会出现一个个晶莹的小水泡,刺破之后就会有水流出来,就证明的确有湿气在里面。不难看出,这个湿气并不是中医自己臆想出来的理论学说或者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真有其物

中医认为:脾主湿,湿盛则伤脾,也就是说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胃,身体湿气大的人,多数都有脾虚的问题,所以在临床用药当中,凡是涉及湿气的药,都一定会在治疗的方子当中着重使用芳香醒脾、燥湿健脾等等专门针对脾的药物,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湿气赶出去,化解掉,这个病才能真正治好。这也直接证明了脾主湿,身体湿气大与脾虚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我就曾经治疗过一个这样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外来打工者,为了省点钱,跟人合租在一座楼房的地下室里。地下室本来就阴寒潮湿,到了夏天的雨季,墙皮甚至会脱落发霉。他年轻不懂床铺,还靠在墙上,结果呀,就出现了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

正好他在为我们的科室施工,就顺便啊,请我给他开个方子。我问了他的得病原因,看了他的舌苔脉象,是明显的寒湿邪气侵袭经络并滞留于关节导致的,所以应该祛湿散寒,通络止痛。配方以薏苡仁汤加减药用薏苡仁、苍术运脾利湿,羌火、防风、桂枝须风盛湿,木瓜五加皮绾残沙除湿活络。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虽然说是祛湿通络,但实际用药时,就是以苡人参术为主药的方子。稍有中医常识的朋友就会知道,他们都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健脾药。这正是因为湿气大会首先伤脾,而脾气虚,则湿气就会更易入侵,更难祛除。

这个病人的身材臃肿,一看就是脾虚的体质,所以同事合租在一个地下室,别人都还没事儿的时候,他就先发病。我还问了他的饮食习惯,平时最喜欢冰啤酒、油炸食品,我跟他说这两样要忌口,不能吃,因为寒湿油腻的东西对脾胃的伤害很大,所以你才会形成脾虚的体质。

如果再吃再伤脾,就更不利于病情的好转了。他担心关节炎落下病根儿,所以很听话,好在治疗及时,病邪上清浅,时间不长就基本痊愈了。以上讲的是外湿。

这于内湿,它是指内生之湿,因此与脾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故有脾虚生湿及湿困脾运的说法。但因为是关乎内脏的病变,所以也更为复杂和重要,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我会在其他的章节里用更多的篇幅来详细讲解(本文完)

文丨桂禾堂谈食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ouc.com/ynszby/14835.html